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以推进文广旅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扎实工作,创新发展,文广旅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五年来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正确导向、聚焦补短补弱、统筹城乡发展,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建成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1452家,提前完成全面小康文化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丰富文化便民载体,市图书馆建设分馆、书房、24小时自助馆、书吧、书巢、服务点120余处。在全市19处公园广场先后建成朗读亭、唱吧、群艺舞台等小型文化设施,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200场,文化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在全省率先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把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作为目标追求,扎实开展精品文艺创作,涌现出一批契合时代精神、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全市获得省文华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省级以上舞台艺术奖项18部,现代柳琴戏《古城拉魂》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文华大奖,创历史最好成绩。书法美术作品每年获得省以上奖项20项以上,在全省形成独特的“书法美术宿迁现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推进。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先后实施了新盛街、皂河龙运城等20个项目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居全省前列,评估面积67.881平方公里,新发现文物资源点71处、历史遗存14处。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截至目前市级以上文保单位82处、非遗名录项目91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1名。宿迁文化遗存、文物古迹发挥的时代价值逐步显现,城市内涵得到提升,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出台地方性法规《宿迁市旅游促进条例》,通过立法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洪泽湖湿地景区成功创成国家5A级景区,实现高等级景区零的突破。湖滨新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村列入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宿城区入围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2个街区入选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围绕“项王故里 中国酒都 水韵名城”三张名片,开展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推广,高质量举办衲田花海音乐季、玩转酒都等文旅活动,开通“项王故里 酒都宿迁”旅游专列,在杭州、上海等地成功举办文旅招商会、推介会,有效提升和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市先后荣获“2017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城市”“亚太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二、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围绕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把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作为引领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谋划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宿迁市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实清单》,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分条线研究改革创新项目,深入研究谋划,努力形成一批原创性、可推广、有影响的改革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改革创新项目。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两会一平台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更加健全。围绕推进应急广播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四全”标准,实现应急广播覆盖与联网并行发展,人防与技防统筹运用,服务与应急“平战结合”,标准与实践相互促进,省广电局在全省全文转发推行,同时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肯定。围绕推进文旅市场监管执法“两网两无”机制创新,以网格式、网络化为手段,实现无障碍联动、无盲区执法。创新开展面积小于300平米娱乐设施试行消防承诺制审批,被省文旅厅全省推广。争取省级部门支持。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创新建立年度会商机制,确定帮扶事项和项目清单,为全市文旅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主动对接苏州文广旅局,争取南北挂钩帮扶事项。
2.深入推进旅游开发建设。加强规划编制。认真研判国内旅游发展新形势、新方向,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宿迁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指导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展旅游开发。推动湖滨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洋河新区和泗阳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创成我市首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泗阳县爱园镇果园村、穿城镇砖井村、湖滨新区井头街道、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创建成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皂河龙运城、沭阳古栗林、新盛街文化街区保护等3个项目入选2021年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我市项王故里获评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宿豫区筑梦小镇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单位。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围绕建党百年,指导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宿北大战遗址公园对照3A级景区标准,全面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培育推荐红色旅游项目,遴选红色旅游点,策划推出3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其中“走进宿北大战主战场,领略先烈伟绩”线路成功入选江苏省“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雪枫公园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3.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围绕“项王故里 中国酒都 水韵名城”三张名片,开展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推广。1-10月全市旅游人次2628.77万人次,旅游收入123.15亿元。加强传统媒体宣传。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高铁沿线枢纽型城市,加大特大型高铁站灯箱、刷屏机等媒体资源上的广告投入,组织高铁沿线重点目标城市线下推介活动,形成高铁旅游宣传热潮。今年五一期间,围绕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主题,分别在央视一套、央视七套、全省高铁站点、沪宁高速11个服务区等投放广告,在江浙沪三省交通广播网电台投放了为期14天的电台口播广告。突出新媒体宣传。依托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做好城市四季星推官等活动组织工作,邀请客源地市场旅行社、旅游体验师、媒体达人来宿开展采风,将宿迁最新的四季文旅产品传递给更多的外地游客。3月26日,我局联合市委网信办举办“遇见醉美宿迁”抖音挑战赛,各县区文广旅、网信部门纷纷响应,宣传当地文旅资源和城市形象。“遇见醉美宿迁”抖音挑战赛话题点击量冲破10亿次。加强活动策划。第二届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期间,牵头统筹文化旅游组17项文旅活动,参与筹备组织2021京东宿迁马拉松、第三届骆马湖国际沙雕展等市内重要文体旅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集团在国庆期间推出“把酒品蟹畅游宿迁”金秋美食季活动。通过“购霸王蟹送门票”、“购门票送霸王蟹”“霸王蟹美食定制千人游”等活动,送出景区门票超过2万张、游客抽取免费霸王蟹礼盒995份,有力提升“宿有千香”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精心组织宿迁人游宿迁活动。联合市财政、民政、教育、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开展“宿迁人游宿迁”活动。牵头组织低收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志愿者高职院校学生等近万人,开展宿迁一日游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成为旅游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4.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推动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持续强化对基层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工作的督查指导。在全市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遴选推荐了宿城区文化艺术中心等15个公共文化场所参与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创建,沭阳县文化馆、宿城区非遗展示馆等10个公共文化场馆被列入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完善文化云平台,通过构建供给、补偿、评价“三项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组织“文化进社区 欢乐送万家”“诗润清明-诗歌诵读会”“情浓相约端午节”等惠民活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苏北琴书《血奶》、泗州小戏《遗产》、歌曲《人民选择你》3件作品入选参加全省“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全市开展各类展演、巡演、展览、讲座、培训等惠民文化活动2000余场。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省厅关于开展“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工作部署,3月至5月,我们对全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进行摸底调研,切实掌握全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群众文艺团队现状。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文化人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5.扎实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深入挖掘宿迁地方特色文化,扎实推进艺术创作工作。舞台艺术取得新进展。大型柳琴戏《古镇酒坊》、淮海戏《刑场上的党课》成功首演,其中《古镇酒坊》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资助项目、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新创歌曲《春到上塘》《梦想的模样》《梧桐巷的月》,被30余个媒体平台宣传报道。三人舞《扩荒人》等4个项目荣获江苏省文华奖。书画创作成效显著。书画作品3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展览中入展获奖,《颂小康》《文征明题画诗一首》《他永远和党旗在一起——记洪振海烈士》等多件书画作品入展“抱石风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2020‘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等国家级美术书法展。积极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艺路芬芳·景区街头微文艺展演70余场,提升夜间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围绕建党百年,举办 “百名书画家百幅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书画展、“变迁——我的宿迁记忆”摄影展、百年风华·第二届宿迁书法奖、“向经典致敬”宿迁市第五届临书大赛等书法赛展,一批优秀书法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市级机关书法公益培训班、翰墨薪传——书画进校园公益讲座活动,推动书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先后组织“春到上塘”艺术采风活动、中美协三台山写生基地会员采风活动,邀请市内外艺术工作者描绘宿迁、宣传宿迁,开展宿迁市画家“红色记忆”写生采风活动、市画家赴天柱山艺术采风活动,促进相互交流,激发创作动力。
6.推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全年开展了泗阳国望高科、北京路快速化改造、运河宿迁港铁路等16个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实施了皂河龙运城、新盛街、界湖遗址、奶奶庙汉墓等4处考古发掘项目,抢救性发掘保护了宿豫区新庄陈墩金代古墓。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和考古前置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市累计评估面积67.881平方公里,新发现文物资源点71处、历史遗存14处。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完成宿北大战纪念塔修缮保护、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修缮和环境提升工程,启动朱瑞故居修缮工程。指导革命旧址加强日常养护和管理,完成全市3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核定和革命旧址险情排查工作,确保革命旧址安全稳定。挖掘宿迁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史诗性长篇小说《江山》编撰。举办革命文物展览,积极参加“百年百物”线上革命文物故事会和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等活动,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展示传播。推进非遗活化利用。项王故里景区项目、非遗进筑梦小镇文化旅游区等2个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举办宿迁市第六届“非遗大集”,全市近6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展演、展示、展销活动。精选剪纸传承人围绕主题创作的100幅剪纸作品举办“光辉的历程”展览活动,宣传党的辉煌百年伟业和光辉的历程。
7.加强广电安全播出宣传。抓好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积极指导各级广电台、融媒体中心积极做好全国、省、市两会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宣传。围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设专栏专题,播发各类主题类报道。全市各级广电台积极策划播出60余档建党百年专栏(专题)节目,包括《记忆100秒》《党史上的今天》《寻找身边的红色印记》《花乡红色故事汇》等,同时积极开展优秀电视剧展播,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建党百年主题宣传,唱响时代主旋律。加强广电安播工作。起草制定《宿迁局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方案》,抽调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全面检查各级广电单位安全。组织各级广电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在春节、两会、庆祝建党百年、国庆等重点时段,各单位领导亲自带班,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实行重点保障,全市累计约6000多人次参与有关重保期值班。加强“黑广播”监测、查处工作,确保了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8.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网吧、娱乐场所近万家次,和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并聘请网格员和“五老”人员监督,加强对违规行为执法处罚。今年以来,关停网吧12家,处罚42家。经过强力整顿,遏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顽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加强“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严把行业“入口关”。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防控要求,推进文博场馆、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强化市场安全监管。制定《全市文广旅行业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市局领导班子成员2021年度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任务清单》,形成局领导班子共性任务清单7条,个性任务清单34条,明确年度各条线安全监管任务,强化局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重点时间段的安全生产检查。针对行业特殊性,聚焦重点时段,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督查组,对县区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先后对旅游景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回头看”,对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进行督查,出动检查863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227家次,交办整改隐患32条。
9.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政治引领,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组织开展艺术创作,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用不同形式歌颂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从严落实“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入开展“三真三实”作风提优行动。制定出台“三真三实”作风提优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局上下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求实务实落实的“三真三实”作风,推动干部职工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锐意改革闯新路、敢于担当抓落实,为全市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部分文化设施效能发挥不充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服务精准性不高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二是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缺乏主导产品。旅游商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特色鲜明、品位高,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仍需加强。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点)功能互补尚未充分发挥,演绎精品创作等文旅融合产品推进不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尚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谋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先行区的总体要求,把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作为引领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谋划深化改革思路和举措,努力形成一批原创性、可推广、有影响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实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高起点推进工作开展。积极推动《宿迁市中心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落地实施,按照《宿迁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相关规划要求,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制定出台一批促进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助推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继续开展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争取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创建1-2家3A级景区。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力争湖滨新区纳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指导泗阳县、洋河新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2022年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导宿城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源评审工作,争取2022年被列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继续推动骆马湖、成子湖、洋河旅游度假区和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在省级度假区考核评价中争先进位。开展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工作,指导现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提档升级,2022年,力争创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组织参加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提升宿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各县区特色街区(夜市)建设,为文旅消费和培育夜经济营造更加集约、更有特色的消费环境。做好文旅资源普查,深入挖掘西楚文化、运河文化、酒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年规划》,加大市图书新馆建设推进力度,促进市、县区图书馆提档升级。充分利用小城镇建和农房改善契机,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扩建,改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功能,提升便民质效。积极组织公共文化场馆申报“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强外部环境整治和内容功能拓展,增强服务效能。培育壮大本土旅行社,鼓励发展星级饭店、特色民宿等市场主体;推动打造餐饮特色街区(夜市);增开高铁站、汽车站旅游公交和直通车。围绕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评审,组织文艺院团、群众文艺工作者编创作品开展惠民巡演,结合省厅高质量指标考核、送戏下乡工作部署、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要求以及党委政府有关法治建设、平安创建、文明长效、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工作安排,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200场。
4.持续开展文艺精品创作。主动融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出一批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用艺术形式描绘宿迁加速迈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深挖宿迁地方特色文化,围绕“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推出系列文艺精品,继续打磨柳琴戏《古镇酒坊》,积极冲刺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不断提高艺术展演展览质量,巩固提升现有的“优秀剧目展演季”、“艺路芬芳”、“向经典致敬”、“宿迁书法奖”、“宿迁美术奖”、“翰墨薪传”等宿迁文艺品牌。创新工作方式,以信息化为艺术事业发展赋能,利用互联网开展艺术展演展览和宣传普及,推出“墨里滋味”市画院书画家线上讲座、“艺”览宿迁——线上艺术展演展览等,逐步打造成为宿迁新的文艺品牌。
5.强化文旅市场营销推广。突出主流媒体,继续做好央视、沪宁高铁站、江浙沪电台等国内重点媒体广告投放工作,进一步擦亮“项王故里 中国酒都 水韵名城”金字招牌,持续做好“项王故里 酒都宿迁”品牌推广输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宿迁、关注宿迁、向往宿迁。持续策划四季游活动,突出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活动,丰富市民节日旅游文化大餐,引爆假日旅游市场。鼓励旅游企业打造、丰富旅游演艺产品,增加景区吸引力。配合做好中国酒都文化旅游节、绿洽会、骆马湖生态四项赛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宿旅游度假。
6.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加强对大运河沿线世界文化遗产龙王庙行宫、御码头御马路等重点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配合做好大运河沿线皂河古镇开发建设工程,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立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省级开发区区域文物评估工作;修复东大街、新盛街、孔庙大成殿等文物古建筑;加强红色遗产资源挖掘保护工作,实施宿北大战烈士陵园安防系统、朱瑞故居保养维护等工程;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继续推动非遗项目在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探索以传习所、展示馆为主阵地,培育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鲜明,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
7.强化广电行业安全保障。全力保障重大时间节点广电安播保障;继续加强“黑广播”监测、打击治理工作,维护良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组织各级台、网开展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依托广电有线启动智慧乡村计划;大力实施广播电视节目精品工程,开展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评比活动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季度推优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广电节目制作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基础上,争取省局支持,试点创新应急广播服务“四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应急广播服务水平。
8.加大市场行业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文化娱乐场所和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集中开展旅行社投保责任险专项检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加强农村演出团队管理,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红名单”“黑名单”制度,继续在市区旅行社中开展第三方信用评价,抓好信用信息在行业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创新开展“两网两无”工作,整合互联网线上监管与服务,执法人员与网格员结对,实现无障碍联动、无盲区执法,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做好文旅行业的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