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接到市政协提案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高度重视,局领导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题会办,并逐一研究落实意见,安排由资源开发处牵头负责,公用服务处、推广处、市场处、产业处等处室参与专题会办、研究议案内容,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4条、落实了4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坚持全域化旅游,构建更有竞争力的旅游格局。聚焦省“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立足市全域实施大旅游战略,围绕“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市“一廊四组团”为主体,三县“一县一品”为支撑的发展布局。沭阳县依托古栗林、虞姬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埠荡等资源禀赋,以“农文商旅”深度融合为亮点,打造集赏花休闲、健康养生、航空运动、主题演艺等于一体的国内知名花木生态与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泗阳县依托成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两河生态廊道、百里桃林画廊等核心资源,打造千里运河醉美县;泗洪县以洪泽湖湿地资源为依托,以“湿地之都 水韵泗洪”为品牌核心,重点发展生态康养、研学旅行、乡村民宿等业态,深度挖掘梅花顺山集等历史遗存,活化大王庄等红色资源,构建“绿色+古色+红色”立体文旅矩阵,聚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生态康养旅居目的地;宿豫区围绕运河、生态、电商等优势资源,以森迪野生动物世界、梨园湾—杉荷园、电商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推动“相遇 知遇 宿豫”文旅品牌建设,打造成淮海经济区知名的亲子旅游微度假目的地城市;宿城区围绕“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示范效应的文旅融合发展区域;市湖滨新区以高质量建设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统领,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核心资源,坚持“全域、全季、全时”发展方向,建设环湖体育休闲基地、夜间文旅消费基地、户外露营基地、全产业链婚庆基地,打造“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市洋河新区紧扣中国酒都核心区发展定位,依托酿造酒产业链优势,探索培育酒城融合发展新业态,增加酒旅融合体验新场景,建立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塑造国内首屈一指的酒文化深度体验游目的地。
二、坚持多样性供给,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一是扩大旅游产品增量。加快推进宿迁森迪野生动物世界一期、湖畔渔歌一期、骆马湖水上运动基地、沭阳海洋馆、沭阳花海航空飞行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尽快投入运营。支持双沟酒业酒文化体验中心项目、椿·墅小鄉居、“两头乌”观光研学基地等项目早日建成。二是不断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推动洋河酒文化旅游区力争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宿豫区森迪野生动物园等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并新增3A级旅游景区1—2家。指导朱海—牛角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指导蔡集镇牛角村、石集乡柳山社区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导临淮镇胜利社区创建升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导推动各旅游项目内部制度管理、产品研发、营销媒介上狠抓提升,打造“更有特色”“更有内容”“更有流量”的旅游产品。三是持续加强市场化运营的探索和实践。鼓励市文旅集团等涉旅企业采取股权投资、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做大做强,尽快实现上市。鼓励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车船公司等组建经营联合体。积极引入国内专业的文旅企业,参与国有文旅资产的运营,打造国有文旅资产的民营试点。考虑将1—2个国有景区(街区)承包给国内专业文旅企业进行操盘运营,构建合理的项目回报机制。此外,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精细化、主题化发展,支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全面发展的旅游产业矩阵,助力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三、坚持联动式营销,创新更有辐射力的品牌推广。一是深化跨区域联合推广活动。不断强化与“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协作联盟”的合作机制。与淮安联手共建,持续塑造以洪泽湖为核心,宣传放大“醉美湖湾”品牌效应。与徐州市紧密合作,围绕骆马湖旅游度假区进行联动合作,同时共同构建两小时城市旅游圈,携手连云港、临沂等地,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此外,继续深化“南北挂钩”合作机制,推动苏州与我市互为旅游目的地,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二是开展跨景区联合营销。以线带点,整合项王故里、三台山、骆马湖、洪泽湖等旅游资源,围绕全面打造“西楚文化之旅”“河湖体验之旅”“白酒品鉴之旅”“生态休闲之旅”“乡村度假之旅”,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实现从点到线、由线及网的全面发展。三是实施跨媒体联合宣传策略。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深化与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战略合作,争取高频次专题报道;加强旅游宣传策划,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亮点,策划现象级“爆款”传播事件,力争实现“破圈”“出圈”。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借助“跟着微短剧去旅游”“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热门文旅事件,策划推出具有特色的宣传产品;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宣传的同时,积极借助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打好媒体应用和活动营销的组合拳,形成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格局。
四、坚持泛旅游发展,发展更有引爆力的旅游业态。一是强化活动引领。坚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构建全时全域活动体系,持续办好宿迁马拉松、生态四项赛、大运河电商大会、中国酒都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特色赛事,吸引国内外客商、游客来宿投资兴业;二是强化业态融合,聚焦“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打造“跟着音乐去旅行”城市IP,做强“骆马湖音乐节”,年均举办1场大型、2—3场中小型音乐节。扩大舞蹈、戏剧、演唱会等市场化演出供给。持续举办“走北边”民俗活动、“非遗嘉年华”、“非遗大集”等活动。构建“白+黑”演艺消费场景,力争2027年培育4个精品文旅演艺项目,年引流超50万人次。体育+旅游方面,培育“赛事旅游”品牌,持续办好马拉松、大圆塘垂钓赛、朱海帆船联赛、大运河勇士赛等特色赛事,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方面,加快推动“中国酒都”建设,积极推进洋河股份文化旅游区、双沟文化体验区、乾隆江南、青岛啤酒等工业企业旅游品质和内涵提升,建设提升酒都公园等主题项目,开发融文化展示、游览体验、白酒品鉴、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农业+旅游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整合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培育和发展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方面,每县区建设5个研学基地,推出西楚文化、运河文化等5大主题线路,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爆点”的文旅融合新格局。三是强化要素融合。将全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在“吃”上做精“宿寻千味”“鱼鲜美宴”等地理标志美食,打造美食街区矩阵,以节庆活动推动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让城市“烟火气”与“文化味”交融共生;在“住”上做强“宿享千宿”品牌,构建星级酒店、主题民宿、乡村客栈梯次化住宿体系,创新情景式旅居体验;在“游”上推行“精细化服务”模式,既抓景区项目品质提升,更重卫生间等细节管理,实现全流程温情服务;在“购”上强化“宿有千香”特色商品体系,积极研发更多彰显宿迁地域特色的产品,并精心打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促进旅游购物消费的转型升级,推动“吃、住、游、购”全要素品质升级。
五、坚持全方位提升,营造更有亲和力的旅游环境。一是配套服务人性化。加快重点景区POS机的全域覆盖工作,增设服务外汇兑换点,确保入境游客的便捷支付。推动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迭代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票务预订、应急救助、多语种导览于一体的智慧服务中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在设施品质上求突破。持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断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智慧停车场充电桩持续增量扩容,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同步推进无障碍设施、适老化改造、母婴室的全域覆盖,让配套服务从“功能满足”进化为“细节感动”。二是管理服务数字化。坚持数字赋能,推进文广旅智慧化融合监管与执法平台建设,扩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接入范围,增强分析预警、智慧化巡查功能。提高文旅市场电子证照申领率,简化申领流程,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身份认证的自动化、便捷化。提供多渠道申领方式,方便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快速、高效地申领电子证照。在文旅行政审批、备案等业务中,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三是行业监管规范化。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深入推进文旅领域涉企行政合规指导,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积极探索推行非现场“无感监管”,提高文旅市场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同时,坚持宽严并济,完善“部门联动+区域交叉”监管机制,加大对破坏文旅市场经营秩序等行为的治理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宿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5日
联 系 人:倪 军
联系电话:84338605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