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作办公室、市湖滨新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市洋河新区旅游交通建设局、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2025年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要点》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5月6日
2025年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文广旅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广电发展的重要部署,努力在文广旅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助力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城建设,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一、坚持不懈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1.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广电和旅游的最新论述,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持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2.用创新理论引领工作谋划。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升级版”。完成市“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谋划编制市“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二、大力培育文旅支柱产业
3.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全市文旅项目库,加快森迪野生动物世界、袁家村·宿迁印象(三期)、朱海休闲运动小镇、沭阳海洋世界、骆马湖水上运动中心、湖畔渔歌等重点项目建设;出台《宿迁市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适时召开专题推进会。用好“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加强项目储备与资金争取力度。
4.大力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推动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速皂河龙运城国家4A级景区创建,培育1-2家3A级景区创建单位;支持宿城区创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打造1家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推进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品牌创建。
5.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四季乡村旅游产品与活动,培育乡村康养、研学、体育等业态。指导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泗洪县石集乡柳山社区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力争年内创成1-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探索“自驾游基地+乡村旅游”融合模式。
6.落实提振旅游消费专项行动。策划“春赏花品酒、夏亲水研学、秋音乐田园、冬美食年味”四季文旅品牌矩阵,整合全市资源推出生态四季游产品;依托演唱会、音乐节等优质业态,推动黉学街、袁家村等载体丰富夜游、夜演、夜宿项目,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联合金融机构及头部平台创新推出“优惠购旅游年卡”“购物赠消费券”等促销活动,定制“微度假”线上产品。
7.探索“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出“跟着音乐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美食去旅游”等新业态,实现“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重点打造骆马湖音乐节品牌,办好宿迁马拉松、垂钓比赛、水上运动赛等文体旅活动,打造“大运河勇士赛”品牌活动,持续深化“宿寻千味”品牌。
8. 精准开展营销推广。举办“四季宿迁 美给你看”视频大赛,策划“2小时游宿迁”主题宣传;深化苏宿合作推出“苏宿同游2.0版”,深化联合推广机制;探索通过直播、微短剧等新媒体打造现象级传播事件;强化与盐城、上海等地外联社合作,年内赴韩国举办1次境外文旅推介会。
9.践行主客共享新理念。打造城市“会客厅”,做好中运河老粮库、新盛街、苏州街等街区的升级改造,加快市新图书馆建成运营,打造“周一到周五本地市民休闲、周末外地游客度假”的差异化产品体系;完善城市“服务台”,推进线上对客服务平台智能联动、完善旅游公交、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旅游引导标识等基础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消费价格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投诉24小时快速处置机制;做好待客“主人公”,建立“全民代言”激励体系,引导本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文旅推广。
三、打造艺术创作全生命周期支持机制
10.推动精品剧目创作与舞台艺术发展。创排柳琴戏《靳辅》、小剧场剧目《化虎》、大型话剧《杨泗洪》《万公碑》、淮海戏《剑胆琴心》《条河谣》、淮海小戏《桃符依旧》、泗州戏剧本《烽火朱家岗》等作品;加强县区剧目创作指导,积极申报省级重大题材创作项目及艺术基金;启动大型舞台剧《霸王别姬》、大型现代淮海戏《哎呀 我的傻大姐》创排工作。
11.支持书画艺术创新与展示。举办首届“迁想妙得”中国画作品展、第四届“宿迁书法奖”、第七届“向经典致敬”临书电视大赛等品牌活动,构建高层次书画展示与艺术人才交流平台,推进旅游街区、景区与书画市场结合。
12.加强文艺院团建设与人才培养。推进市级国有院团组建及县级院团提质增效。强化人才培养,完善青年演员梯队建设,探索创作表演人才签约制与特聘书画家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为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13.办好“家门口看大展”活动。打造精品大展,举办全国古代酒器文物展、乙巳年蛇主题生肖展,打造运河主题精品展,积极引进丝路镜像——东西方古代铜镜交流展等高水准巡展;办好“迁想妙得”中国画展,持续举办清风廉宿书画展、千年运河摄影展等品牌,全年开展送艺术进基层活动不少于30场。
14.提升“家门口赏好戏”活动。通过建立需求反馈机制精准制定文化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艺路芬芳·喊宿迁”街头微文艺展演,全年组织送戏下乡不少于600场;优化升级市民文化艺术季活动模式,探索开设校园、村镇专场;强化部门联动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四季村晚品牌活动。
15.深化“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出台政策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非遗进景区、街区、社区、商圈及新型文化空间,持续办好“皂河龙王庙会”“走北边”民俗巡游等传统民俗活动、继续推进“非遗大集”、中秋国庆非遗嘉年华等非遗进景区活动。
五、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机制
16.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开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核及第四次普查阶段性任务,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进中国洋河白酒老作坊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高质量完成龙王庙行宫等文保工程;出台考古前置政策文件,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快省考古院苏北工作站落地运行。强化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完善调查认定公布机制,融入“新四军东进北上”主题游径并策划红色展览。
17.推动博物馆提质升级。出台“双高”政策文件,推动宿迁市博物馆展陈提升,打造地域特色原创展览;推进馆藏文物修复数字化与夜间延时开放,大力建设类博物馆、乡情馆、乡贤馆等特色馆;指导朱瑞将军纪念馆、古渠博物馆等完成备案登记。
18.加强文物安全督察。完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制度,健全文物督察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力度,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大运河审计问题整改;严格执行遗产影响评估制度,保障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规范实施。
19.拓展文化遗产活化路径。培育文物主题游径体系,加强东大街、新盛街等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孔庙大成殿等国有文物资源与社会共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创,支持顺山集遗址公园建设;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及非遗传承机制,推动院校开展非遗研究,在智慧文旅平台开设“宿秀千技”专区,引导传承人开展网络直播。
六、构建文广旅领域秩序规范治理长效机制
20.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创作演出、展览展示、导游讲解、节庆活动等舆情风险管控。深化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智慧监管与执法平台数据和监测预警功能,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修订行业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1.深化文旅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建立并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承接全省文旅行政备案规范清理工作试点,制定“两张清单一个办法”。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全省营业性演出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审批事项事前风险评估机制,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服务。严格节庆活动审批管理,加强节庆活动跟踪绩效评价。
22.落实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实施“使命”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文娱、旅游专项执法。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开展“法润文旅”普法助企行动;加强文广旅智慧化融合监管与执法平台建设,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无感监管”。
七、持续推进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23.提升节目制作水平。引导各级播出机构策划优质本土节目,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推出2部以上宿迁取景微短剧;加强审听审看管理,持续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整治;优化广告监测机制,增加公益广告制播,做好《文旅宿迁》《源来如此》等特色栏目,策划《跟着画家去旅行》等内容。
24.健全广电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推进泗洪试点工作进展,完善服务标准化供给及年度评价机制;加强应急广播补点建设,覆盖景区、广场及农村集中居住区,优化运维管理提升通响率;
制定智慧广电乡镇长效运营方案;加强电视操作简化治理;简化有线电视工程验收流程,推行线上办理及联合验收。
25.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将应急广播纳入安全播出体系,防范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风险;组织县区融媒体中心技术协作,邀请省监测台开展技术交流、现场检测与整改;加强节目制作机构社会效益评价,严格监测监管节目传送及频率频道;通过季度例会统筹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工作,全面提升行业安全保障能力。
八、全面加强文广旅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26.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化“两个确立”政治认同,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细化“三级”责任清单。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实施细则,重点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建立党纪教育长效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持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树牢正确政绩观,培育真抓实干、担当奉献的工作作风。
27.增强改革创新抓落实的意识。紧扣“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聚焦文旅领域改革突破点,系统谋划原创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改革任务落实机制,重点培育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努力发挥文旅系统在全市改革大局中的示范作用。
28.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年轻干部培养机制,规范行业职称评聘管理;实施“文旅创新讲堂”培训计划,构建“专家授课+业务研讨”培养模式;分类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重点在高知群体和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