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
- 发布日期:
2018-05-15 - 来源:
- 访问量:1
秧歌舞是民间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大约300多年历史,是群众性自娱自乐舞蹈,通俗易学,热烈活泼,极其体现民本特色和代表性,过去也称扭秧歌。据说,古时候人们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聚会活动,边唱边跳,祭祀农神,以祈求年成丰收。清朝中期,秧歌舞在沭阳渐渐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比较盛行,人们常以集体扭秧歌的形式庆贺解放和胜利,庆贺丰收年景,后来在一些大型喜庆活动中,都会有秧歌舞表演,到80年代种群众性的活动就日益减少。
秧歌舞一般在广场、街道上演出,多在节日期间和庆典活动中表演。过去在沭阳县各乡镇都有秧歌舞表演。现在主要流布于沭阳县张圩乡、胡集镇、塘沟镇、十字社区、庙头镇。
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表演者有扭腰、摆臂、迈交叉步等动作,有大度活泼,节奏快等特点。一般是多人在一起活动,表演形式边走边舞。最基本单位的步伐是:随着音乐节奏声起,左脚抬起再落下,落下时右脚再抬起,右脚落下后,左脚再抬起,如此向前或者是后退,并重复这样的步伐,在此过程中两只手臂随同侧的脚向前或者向后的反方向摆动,并扭动腰身,且不断变换队形。复杂的秧歌舞蹈步伐多样灵活,需要专业培训并在演出活动中表演。无固定的服饰,但是,在一些节目或者是有组织表演时,表演者多着红绿相间的鲜艳服装,手中挥舞彩带。过去人们用二胡、三弦、鼓弹奏音乐伴舞。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60年代,人们跳秧歌舞时大多以《拥军秧歌》作为常用的曲调,边舞边唱。
秧歌舞是很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长期活动于群众中,是当地人民群众喜爱,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表演,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